1. 主營業務:去中心化高性能交易所#
Hyperliquid 是一個基於自主 Layer-1 區塊鏈構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其核心定位是在保持去中心化和用戶自主管控資產的前提下,提供媲美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體驗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平台主要提供永續合約(perpetual futures)和現貨交易服務,並支持槓桿和保證金交易,讓用戶可以進行加密資產的衍生品交易。Hyperliquid 的目標用戶涵蓋專業交易員和機構投資者以及高頻交易者,同時也照顧普通散戶用戶 —— 通過簡化使用流程,降低 DeFi 使用門檻,使其體驗接近 Coinbase、Kraken 這類中心化交易所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
產品功能與特色:
- 高速交易與低費用:Hyperliquid 提供極低的交易手續費和快速成交體驗。據官方介紹,交易手續費遠低於多數交易所,同時支持 “一鍵下單” 等快捷操作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低延遲的撮合使用戶幾乎感受不到區塊確認的等待時間,體驗接近即時成交。
- 多鏈資產直充:平台支持30 多個鏈的資產直接存入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用戶可以從以太坊、Solana、Base 等不同區塊鏈將資產直接充入 Hyperliquid 鏈上,無需複雜的跨鏈操作。這種設計類似中心化交易所的多鏈充值,但 Hyperliquid 通過內置橋接或資產錨定的方式實現,讓用戶資金方便匯集到交易所賬戶中。
- 交易品種:目前支持現貨交易和永續合約交易。永續合約使用戶無需持有標的資產也能做多或做空加密貨幣價格,是當前加密交易中極受歡迎的衍生品 (Beginner's Guide to Hyperliquid | Trust)。Hyperliquid 專注提供無到期、高槓桿的永續合約產品,並配備止盈 / 止損(TP/SL)等高級委託類型,旨在滿足專業交易員的需求(從其文檔可見支持多種訂單類型及撮合機制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 用戶體驗:為了降低新手門檻,Hyperliquid 提供了類似傳統互聯網應用的體驗:支持郵箱註冊 / 登錄創建錢包賬戶,以及托管式郵件錢包(由用戶掌控密鑰,但通過郵箱方便訪問),從而免去新手安裝瀏覽器錢包、保管私鑰的困難。這種模式結合了中心化交易所的易用性和去中心化錢包的安全性。
- 開發生態:作為一個獨立的 Layer-1 區塊鏈,Hyperliquid 不僅是交易所,還是一個開放平台。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其上構建去中心化應用(DApps)。Hyperliquid 集成了以太坊虛擬機(EVM),允許開發者部署智能合約,利用 Hyperliquid 鏈上高性能的流動性和交易基礎設施作為樂高組件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這意味著除了官方交易所界面外,社區還能搭建各類策略交易 bot、收益聚合器、Vault 等,從而豐富整個生態。
總的來說,Hyperliquid 的主營業務是一站式的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市場定位在於成為鏈接傳統中心化交易體驗和去中心化安全性的橋梁:讓用戶享受极速撮合、深度流動性和多樣交易工具,同時保有對資產的自主控制和鏈上透明度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
2. 技術實現邏輯:底層架構與智能合約設計#
自主區塊鏈:Hyperliquid 從零開始開發了專用的 Layer-1 區塊鏈,未基於以太坊等現有鏈,而是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 優化 **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它採用自研的共識算法 “HyperBFT”(借鑒了 HotStuff 共識協議的思想),專為高吞吐、低延遲場景定制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BFT 類共識可在節點中達到快速最終確認,一旦區塊生成即視為最終確定,無分叉回滾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這種設計保證交易確認時間極短,並適應高頻撮合的需求。
雙執行層架構:Hyperliquid 將鏈上執行劃分為兩部分:HyperCore 和 HyperEVM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
- HyperCore:這是鏈上的核心交易模塊,負責永續合約和現貨的訂單簿撮合、保證金計算和清算等功能。HyperCore 將訂單的提交、撤單、撮合成交、強平等全部邏輯上鏈執行,並利用 HyperBFT 共識實現單區塊終局性,確保每筆成交在一個區塊內完成結算且不可逆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據官方披露,當前 HyperCore 能夠支持每秒 20 萬筆訂單處理,且團隊仍在持續優化提升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這一模塊等同於傳統交易所的撮合引擎,但運行在區塊鏈共識之上,由所有驗證者共同維護,保證過程公開透明且防篡改。
- HyperEVM:這是與以太坊兼容的智能合約環境。Hyperliquid 鏈上並非只有固定功能,它還引入了 EVM 讓用戶能夠部署和調用智能合約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HyperEVM 使開發者可在 Hyperliquid 上構建各種 DeFi 協議或 DApp,並調用 HyperCore 的基礎金融原語(如訂單簿、流動性)作為底層支持。通過這種設計,Hyperliquid 在提供高性能交易的同時,不失去通用可編程性,具備拓展為完整金融生態的潛力。
鏈上 / 鏈下方案:Hyperliquid 與有些永續 DEX 不同,它堅持所有關鍵交易邏輯上鏈,不依賴鏈下撮合服務 (What Is Hyperliquid? A Beginner's Guide | Hyperliquid Overview | blocmates)。每一個訂單和成交都經由區塊鏈共識記帳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避免中心化伺服器可能帶來的黑箱撮合或宕機風險。這使得 Hyperliquid 更接近完全去中心化。然而,為了在去中心化的情況下達到中心化交易所性能,Hyperliquid 在鏈下主要通過高效網絡通信和優化節點軟件來降低延遲,比如採用自定制的 P2P 網絡協議棧,讓節點迅速傳播交易和區塊。此外,Hyperliquid 可能在用戶體驗層面採用了一些鏈下輔助:例如提供高性能的 API 網關和數據服務,但這些並不參與交易的最終確認,只是加速訪問。
智能合約機制:Hyperliquid 的永續合約並非通過典型的 Solidity 合約實現(如 GMX 等使用合約邏輯撮合),而是深度集成在鏈的原生代碼中(HyperCore)。這意味著永續合約的機制(如資金費率、保證金、強制平倉規則)由鏈本身的協議級邏輯保證。一方面,這種實現可極大提高效率(無需每筆交易觸發慢速 EVM 執行),另一方面對外表現為 “合約” 市場,用戶與之交互類似其它永續 DEX。與此同時,Hyperliquid 也有一些普通智能合約(HyperEVM 部分),例如其橋接合約、多簽合約和代幣合約等可能通過 EVM 來實現,以兼容外部工具和審計。
獨特技術優勢:Hyperliquid 的技術實現上有多項突破:
- 極短出塊和並行架構:採用 “双區塊機制”(Dual-block architecture),同時運行高速小區塊和低頻大區塊兩種區塊類型,以兼顧確認速度和交易容量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目前,小區塊每 2 秒生成一次、容量 2 百萬 Gas,大區塊每 60 秒生成一次、容量 3000 萬 Gas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這樣用戶的普通交易(下單、撤單等)可在 2 秒內確認,而較大的合約部署等操作則在大區塊中處理,不影響小區塊速度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這種架構使 Hyperliquid 擺脫了一般區塊鏈 “要麼快塊小容量、要麼慢塊大容量” 的權衡,同時沿兩個維度提升性能。
- 優化的共識與網絡:HyperBFT 在 BFT 算法基礎上做了性能調整,結合改良的網絡廣播協議,將端到端延遲降到最低 (What Is Hyperliquid? A Beginner's Guide | Hyperliquid Overview | blocmates)。事實上,有資料稱 Hyperliquid 當前實際區塊時間低於 1 秒 (Beginner's Guide to Hyperliquid | Trust)(可能指共識延遲,加上一些網絡傳播,總體接近秒級確認),這使其交易結算速度直逼傳統撮合引擎。
- 高可擴展性:Hyperliquid 鏈在設計時預留了優化空間。例如節點軟件不斷更新提升吞吐,以及未來通過技術升級進一步增加 TPS 上限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同時,引入 EVM 意味著開發者可利用成熟的 Ethereum 工具和語言,這種兼容性降低了為其生態開發應用的難度。
綜上,Hyperliquid 在底層技術上選擇了自研鏈 + 鏈上訂單簿的路線,繞開現有公鏈性能瓶頸,實現撮合引擎上鏈化。其智能合約邏輯分層明確:交易撮合等關鍵邏輯由鏈本身保障,通用邏輯則通過 EVM 擴展,實現了性能和靈活性的結合。這種技術方案構築了 Hyperliquid 獨特的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基礎。
3. 技術架構:撮合機制、數據存儲與安全#
撮合機制:Hyperliquid 采用傳統訂單簿(Order Book)模型進行撮合。用戶可以在鏈上提交限價單、市價單等,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所有訂單進入鏈上訂單簿隊列,由撮合算法基於價格和時間優先級執行成交。當買賣訂單價格匹配時,即在下個區塊中撮合成交並結算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由於共識的高頻率,撮合幾乎連續進行,類似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間斷撮合。值得注意的是,撮合過程由去中心化的驗證者節點執行,避免了中心化撮合伺服器可能的暗箱操作。為防止自成交等異常,Hyperliquid 還實現了自成交防護機制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確保用戶掛單不會和自己撮合,從而避免刷量等行為。整個撮合機制可以看作是在區塊鏈上實現了一個高性能撮合引擎,各節點保持訂單簿副本狀態同步。
保證金與清算:作為永續合約交易所,Hyperliquid 的架構中有清算模塊(Clearinghouse)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和價格預言機(Oracle)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用戶下單時需按槓桿比例繳納保證金,鏈上記錄用戶倉位和保證金餘額。鏈上預言機提供標的資產的指數價格(可能來源於綜合行情或去中心化喂價),用以計算未實現盈虧和保證金比率。當市場波動導致某倉位保證金不足維持要求時,鏈上會觸發強制平倉(強平)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邏輯:撮合引擎將該倉位的剩餘部分按市價平掉,以防止出現負債。Hyperliquid 聲稱採用了穩健價格指數和自動去槓桿等機制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來增強清算過程的安全,儘量避免惡意操縱和穿倉事件。這些風險控制邏輯都寫入鏈上的 Clearinghouse 模塊中,並經過嚴格測試和審計以確保可靠性。
數據存儲方案:作為區塊鏈,所有交易數據和狀態數據都由分佈式賬本存儲。主要包括:用戶賬戶餘額(各幣種的資金)、持倉信息(合約數量和持倉均價等)、未成交委託列表、歷史成交記錄等等。每當有新訂單或成交,相關狀態就保存在新塊中,並在全網節點的狀態數據庫中更新。考慮到訂單量巨大,Hyperliquid 可能對訂單簿的存儲作了特殊優化。例如,只保留當前有效訂單在狀態中,對於歷史成交則記錄日誌 / 事件供查詢,而非一直佔用熱存儲。此外,Hyperliquid 提供歷史數據服務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 和 API,方便用戶或分析者查詢過去的交易、K 線等。由於鏈上保存了完整交易流水,Hyperliquid 的數據透明度很高,所有交易與資金變動都可在區塊瀏覽器或數據接口查看。為了性能和存儲的均衡,節點可能需要一定硬件規格,但通過高效的數據結構(如平衡二叉樹或訂單簿壓縮表示)以支持高頻率的讀寫。
安全性措施:Hyperliquid 在安全方面採取了多層措施:
- 共識安全:使用 BFT 共識,需超過 2/3 節點達成一致才能最終確認區塊 (What Is Hyperliquid? A Beginner's Guide | Hyperliquid Overview | blocmates)。BFT 機制天然防止了 Sybil 攻擊(需要控制大量驗證節點才能作惡)和鏈上雙花。HyperBFT 對抗拜占庭節點的能力意味著在最多 1/3 節點惡意的情況下,系統仍運作正常。這比起工作量證明更高效且迅速,也避免了礦工提議區塊的 MEV 問題,因為區塊由驗證者共同確定。
- 交易安全:Hyperliquid 合約和鏈代碼經過審計和持續的安全監控。官方提供了漏洞懸賞計劃 (About Hyperliquid | Hyperliquid Docs),鼓勵白帽尋找漏洞,從而及時修復潛在風險。此外,平台設置了風險控制參數,如單賬戶最大槓桿、單市場風險限額等,防止個別賬戶惡意操縱市場或承擔過大風險。
- 資產安全:用戶資產托管在鏈上智能合約,只有用戶本人(私鑰)或其授權的合約可以操作提現。Hyperliquid 原生支持多簽名錢包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這對於機構用戶或團隊賬戶尤為重要,可以設置多重簽名共同管理資金,防止單點泄露導致資產被轉移。
- 預言機和價格保護:永續合約依賴預言機給出合理價格,Hyperliquid 可能集成了 Chainlink 等主流去中心化預言機,或使用自己的一套加權指數價格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同時,為應對極端行情,平台有價格保護機制(如標記價格和最新成交價偏離過大時限制強平或暫緩交易),以避免閃崩導致的不必要損失。
- 抗操縱:由於所有交易上鏈透明,可通過監控鏈上數據及時發現異常交易行為(如自成交刷量、大額異常資金轉移)。Hyperliquid 的設計還包括防止交易所內部人員作弊的天然優勢 —— 因為撮合和結算由鏈上代碼執行,不存在人工干預交易順序的後門。
性能與去中心化平衡:值得一提的是,Hyperliquid 將撮合上鏈雖然帶來高度透明和安全,但處理如此高頻交易也對鏈本身可靠性提出要求。為此,他們在測試網階段反復打磨性能,並在主網上線後逐步擴大容量。當下其吞吐性能已被市場驗證,在高峰期(日交易量數百億美元)也能保持穩定運轉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去中心化方面,Hyperliquid 主網跑有若干驗證節點(可能由社區和團隊運營),隨著生態發展也會通過質押 HYPE 代幣引入更多第三方驗證節點,提升網絡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冗餘。
綜上,Hyperliquid 的技術架構將高性能訂單簿撮合嵌入區塊鏈底層,通過精心設計的存儲和共識確保數據一致與高效,輔以多重安全機制保障資金和交易安全。這種架構使其成為少見的既 “快又安全” 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4. 競爭優勢與進入門檻#
性能優勢:Hyperliquid 最大的殺手鐧是性能。在鏈上實現每秒數十萬筆訂單處理和亞秒級確認,這是一個一般公鏈上難以想象的速度 (Beginner's Guide to Hyperliquid | Trust)。相比之下,以太坊等常規鏈每秒只能處理幾十筆交易,無法支撐集中式訂單簿交易。而 Hyperliquid 自主研發鏈解決了這個瓶頸,為用戶提供與頂級中心化交易所相當的交易速度和流暢度 (What Is Hyperliquid? A Beginner's Guide | Hyperliquid Overview | blocmates)。這一性能優勢直接吸引了大量追求速度和低成本的交易者,包括做市商和量化團隊。
完全鏈上 & 透明度:與一些混合模式交易所不同(如早期的 dYdX V3 由中心化服務托管訂單簿),Hyperliquid 所有交易行為都在鏈上公開完成 (What Is Hyperliquid? A Beginner's Guide | Hyperliquid Overview | blocmates)。這帶來了高度透明和可審計性:用戶可以驗證每一筆成交、每一次資金劃轉是否符合規則,無需信任一個中心化運營方。這種透明度在提高安全和信任的同時,也是 Hyperliquid 相對於中心化交易所的賣點 ——杜絕暗箱。特別是在經歷過中心化交易所挪用用戶資產或破產事件後,不少用戶更傾向這種透明的交易環境。
創新的上市機制:Hyperliquid 針對新代幣上線採用了公開透明的荷蘭拍賣機制,試圖重塑行業的上幣規則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項目方若希望其代幣在 Hyperliquid 上線,需要參與競拍代幣交易代碼(ticker)的過程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拍賣以荷蘭拍賣方式進行,出價從高到低遞減,最終中標者獲得在該周期上線特定代幣的資格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每隔約 31 小時舉行一次拍賣,一年最多 282 個新幣上線名額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更重要的是,拍賣所得的費用並非進入團隊腰包,而是注入社區的 HLP Vault(金庫)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再通過質押獎勵等形式返還給社區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這一機制讓上幣過程公開競爭、費用去向公開,避免了傳統交易所 “暗中收取高額上幣費” 的爭議。對於用戶而言,這意味著 Hyperliquid 往往能上線社區關注度高的新項目(因為項目願意付出真實價值競拍),並且上幣後的表現往往較佳(拍賣篩選帶來一定質量保證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這一創新提高了 Hyperliquid 在行業內的聲譽,使其在熱門新幣交易領域具備獨特吸引力。
生態融合與擴展性:Hyperliquid 將交易所和區塊鏈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壁壘。一方面,其鏈上自帶龐大的交易量和流動性,這對於後來者來說很難複製;另一方面,它開放 EVM 讓更多應用加入,又增強了自身的黏性。例如,有第三方開發者利用 Hyperliquid 的 API 和合約開發量化交易機器人或策略 vault,這些周邊生態反過來又促進交易量提升,形成正反饋。相較之下,傳統交易所只是一個封閉平台,而 Hyperliquid 更像一個金融公鏈,護城河更寬。
用戶基礎和網絡效應:截至 2024 年底,Hyperliquid 已積累了30 萬以上用戶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 和巨額日交易量。這種網絡效應使其具備先發優勢:活躍的交易者社區和深厚的訂單簿流動性會吸引更多新用戶,因為有流動性就意味著更小的滑點和更好的交易體驗。對新競爭者而言,要動搖這種網絡效應需要巨大投入和時間。此外,Hyperliquid 通過空投等方式將大量代幣分配給早期用戶,進一步鎖定了用戶黏性 —— 持有 HYPE 代幣的用戶有動力繼續支持平台並參與治理。
進入壁壘:想複製 Hyperliquid 的成功,需要同時攻克技術難題和冷啟動難題。技術上,要從頭開發一條高性能鏈並不容易,包括構建共識算法、優化網絡延遲、開發鏈上撮合邏輯等,這需要頂尖工程師團隊和長時間打磨。即便技術實現了,還需要通過嚴格安全審計和長期穩定運行來獲得用戶信任,技術壁壘非常高。此外,冷啟動時需要流動性和交易量支撐。Hyperliquid 在早期可能通過做市商合作、交易挖礦或其它激勵獲取了一定流動性和深度,一旦達到臨界規模便自我維持正循環。後來者如果沒有類似資源或者創意,很難吸引交易員遷移。更何況,Hyperliquid 現有的領先地位使其可以調整策略(例如下調費率、引入新產品)來保持競爭力,讓新項目難以超越。
安全與信譽:Hyperliquid 自運行以來沒有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或長時間停機,這在 DeFi 領域樹立了良好信譽。用戶對於一個涉及高額資金和槓桿交易的平台,往往非常看重安全記錄。一旦某平台發生過宕機插針(停機後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用戶損失)或被黑客攻破,用戶信心將受挫。Hyperliquid 目前的穩健運營本身就是競爭優勢之一。新進入者不僅要追趕功能,還必須證明自己同樣安全可靠,這需要時間積累。
綜上所述,Hyperliquid 的競爭優勢集中在 **“快、全、透明”** 三方面:交易快(性能卓越)、品類全(永續 + 現貨、多鏈資產支持、新幣不斷上線)、過程透明(鏈上可驗證、規則公平)。同時,憑藉創新的運營機制和先發規模效應,它築起了難以逾越的進入門檻。未來隨著其用戶治理和技術迭代,這些優勢有望進一步鞏固。
5. 盈利模式與數據:費用、收入與代幣經濟#
盈利來源:Hyperliquid 作為交易平台,主要盈利來源是交易手續費。每當用戶在現貨或永續市場成交,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手續費按照掛單 (Maker) 和吃單 (Taker) 分別計費,並根據用戶 14 天滾動交易量實行階梯費率 (Fees | Hyperliquid Docs - GitBook)。據統計,Hyperliquid 的基礎費率極具競爭力,約為掛單 0.005%、** 吃單 0.02%~0.03%** 左右(具體因等級有所不同) (What is Hyperliquid (HYPE)? The revolution of decentralized trading)。這個費率比很多中心化交易所還低,也低於 dYdX 等主要競品,從而吸引了大量高頻交易量匯聚於此。
費用規模及營收:由於交易量巨大,哪怕極低的手續費率也能帶來可觀收入。第三方數據顯示,Hyperliquid 近期日均手續費收入經常在百萬美元量級。DeFiLlama 統計其 24 小時手續費約在117 萬美元左右,累計歷史手續費已達2.5 億美元規模 (Hyperliquid Fees - DefiLlama)。在峰值時期,隨著交易量飆升,日收入更是突破了442 萬美元(對應當天約 210 億美元的天量交易額)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據 BraveNewCoin 報導,其 7 日手續費收入曾達到516 萬美元 (Experts Believe Hyperliquid Will Lead in Fee Generation by 2025)。這些數據反映出 Hyperliquid 已經成為 DeFi 領域手續費收入最高的平台之一 (Experts Believe Hyperliquid Will Lead in Fee Generation by 2025)。
需要指出的是,在去中心化協議的語境下,“收入” 往往不直接等於團隊利潤,因為 Hyperliquid 並非傳統公司,其手續費收入進一步分配給生態參與者:
- 社區回饋:Hyperliquid 將相當比例的手續費收益返回給社區用戶。例如持有並質押 HYPE 代幣的用戶,有資格獲得平台手續費分紅或獎勵。ChainCatcher 的分析提到,Hyperliquid 團隊通過手續費維持其 HLP(Hyperliquid Points 或質押池)較為可觀的年化收益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status and economic model - PANews)。這意味著相當部分手續費被用於質押激勵,讓代幣持有者共享平台增長紅利,而非全部歸團隊所有。
- 上幣拍賣收入:前述的新幣上市荷蘭拍賣所收取的費用,也算是一種收入形式。據報導,最近 Hyperliquid 每場為期一個月的現貨上幣拍賣費總計穩定在 10 萬美元以上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如此規模已可媲美部分頭部中心化交易所明面或潛在的上幣收費。然而,這筆收入並未成為盈利,而是進入HLP 金庫並最終 “以質押收益形式返還社區”,形成良性循環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這一模式既提升了 HYPE 質押收益,也讓項目方支付的費用真正服務於社區。
- 其他潛在收入:除了交易和上幣,Hyperliquid 還有一些邊際收益渠道。例如用戶在合約交易中支付的資金費率(多空持倉之間交換的資金費用)通常在交易雙方之間結算,平台不直接抽取,但平台可通過提供做市資金賺取部分盈利(若有官方做市策略)。又如 Hyperliquid 推出了Vault和做市商扶持計劃等(文檔顯示有 Vaults 模塊 (Dual-block architecture | Hyperliquid Docs)),可能收取一定管理費或績效費。另外,Hyperliquid 或與跨鏈橋服務商合作,對大額跨鏈充值提取少量服務費。但這些都相對次要,主體仍是交易手續費。
盈利性與可持續:市場對 Hyperliquid 的盈利能力相當關注,因為它未進行 VC 融資,需要通過自身造血支持運營。根據 PANews 的數據,Hyperliquid 的持倉資產和交易量增長迅猛,在 2024 年末達到峰值後有所回落但依然強勁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status and economic model - PANews)。以 2024 年 12 月為例,其單日交易額最高達104 億美元,近期日均也有幾十億美元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status and economic model - PANews)。即使按保守的日 5 億美元交易額、綜合手續費 0.02% 計算,年化收入也在 3600 萬美元左右;而實際上其交易額往往遠高於此量級。因此,Hyperliquid 完全有能力覆蓋自身運營成本(開發團隊、伺服器節點、市場拓展等),並在扣除一切返還後實現盈餘。考慮團隊持有的 23.8% 代幣 (Beginner's Guide to Hyperliquid | Trust) 價值不菲,這也構成了團隊長期收益的主要部分 —— 他們的利益與平台價值增長深度綁定。
官方披露與市場估值:由於 Hyperliquid 不是上市公司,沒有常規財報,但其鏈上數據公開透明。官方主要通過社區更新和治理討論間接披露一些財務相關信息,例如質押池收益率、代幣回購銷毀等。市場分析則根據公開數據進行估算:有分析將 Hyperliquid 按交易所市盈率模型,與中心化交易所對比,認為其估值應參考頭部交易所水平。2024 年底,HYPE 代幣完全稀釋市值曾一度達到60 億美元量級,引發業界對其 “高估還是合理” 的討論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PANews 的報告指出,將 Hyperliquid 的交易量與幣安等相比,其交易量約為幣安的 6%-9%,持倉資金約為幣安的 10%-12%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status and economic model - PANews)。由此推斷,它與中心化巨頭的差距已縮小至一位數倍。這被視為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前所未有的成就,也是市場給予其高估值的原因。儘管如此,高估值也意味著市場預期其未來能繼續保持增長和盈利能力,對 Hyperliquid 團隊持續擴大用戶和收入提出了更高要求。
總而言之,Hyperliquid 的盈利模式 “開源” 且繁榮:以超大交易量撬動微利手續費,積少成多創收,並通過代幣經濟將收益反饋給用戶和持幣者,實現社區共贏。當前數據表明其收入規模已非常可觀,而無 VC 分紅壓力和社區共享收益的模式,也有助於其長期可持續發展。
6. 投資背景與運營歷史#
融資與股權:與多數明星區塊鏈項目不同,Hyperliquid 在啟動過程中沒有引入傳統 VC 融資。據報導,其在 2024 年發布代幣前未曾進行過私募輪,不存在機構和天使投資人 (Hyperliquid - Company Profile - Tracxn)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這意味著項目主要由創始團隊自籌資金開發。正因沒有 VC 背書,Hyperliquid 早期較為低調,但也因此在代幣分配上實現了高度社區化:官方聲明75%的 HYPE 代幣將分配給當前和未來用戶(通過空投、流動性挖礦、社區獎勵等) (What Is Hyperliquid? | CoinLedger)。具體代幣Tokenomics如下 (Beginner's Guide to Hyperliquid | Trust):
- 總供應量:1,000,000,000 枚 HYPE。
- 創世發行(Genesis Distribution):31.0% – 這部分主要用於空投早期用戶和初始社區分發。
- 未來釋放 & 社區獎勵:38.888% – 用於後續的交易挖礦、流動性激勵、用戶獎勵等,保證平台長期增長動力。
- 核心貢獻者:23.8% – 分配給團隊和早期貢獻者,代表創始團隊的權益。
- Hyper Foundation 基金:6.0% – 作為項目運營和生態發展的資金儲備,由基金會管理。
- 社區撥款:0.3% – 用於社區開發者獎勵、黑客松等。
- HIP-2 預留:0.012% – (HIP-2 指 Hyperliquidity 提案,可能用於特定目的的極小部分)。
從中可以看出,沒有任何明確劃撥給風險投資,這佐證了 Hyperliquid “無 VC” 的策略。創始團隊持有約 24%,比例在合理範圍內,且需要通過項目成功來賦予價值。
創始團隊與背景:官方並未高調公開創始團隊的詳細身份。從公開信息看,創始人名為Jeff(中文社區音譯稱 “杰夫”),據稱曾長期深耕加密行業,有頂尖交易所或交易平台的從業經驗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團隊其他成員大多匿名,但可以推測包括了分佈式系統工程師、前高頻交易系統開發者等高水平人才,否則難以打造如此高性能的鏈。Hyperliquid 刻意淡化個人光環,把重心放在產品本身和社區上 —— 這種風格也體現在其不依賴名人站台、不宣傳融資,而以技術和數據說話。
發展歷程:
- 項目啟動:根據 Bitget/Cointime 報導,Hyperliquid 於2023 年 2 月正式上線發布交易平台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早期其市場佔有率很低(只有去中心化永續市場的 0.3% 左右),但作為全新品類(自主鏈 DEX)開始吸引業內關注。
- 2023 年:在上線後的第一個一年裡,Hyperliquid 通過持續改進功能和用戶體驗逐步積累人氣。例如,陸續上線更多永續交易對,完善跨鏈充值,推出限價單 / 止損等高級功能。2023 年下半年,隨著行情回暖和口碑傳播,其用戶增長提速。在 2023 年底,Hyperliquid 在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已佔據一席之地,開始威脅 dYdX 的領先地位。
- 2024 年:這一年是 Hyperliquid 騰飛的關鍵期。4 月 2024左右,報導稱 Hyperliquid 的交易量已幾乎追平老牌對手 dYdX(兩者各佔去中心化永續總量的近 20%)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下半年,Hyperliquid 加速發力:推出了HyperEVM使其主網兼容 EVM,大大豐富了生態可能性;宣布並實施了HYPE 代幣空投計劃,獎勵了廣大早期用戶,極大地激發社區熱情。當2024 年 11 月 29 日 Hyperliquid 正式進行代幣生成事件(TGE)並開放交易時,社區反響熱烈,HYPE 代幣市值迅速攀升,交易量也隨之暴增。據統計,在 2024 年 12 月中旬,Hyperliquid 的用戶持倉資產和交易額都達到頂峰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status and economic model - PANews)。例如 12 月 17-20 日間日交易額突破十億美元級別,平台各項數據創歷史新高 (Is Hyperliquid's valuation reasonable? A quick look at its product status and economic model - PANews)。
- 2024 年底:Hyperliquid 完成了其被稱為 “史詩級空投” 的代幣分發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大量真實交易用戶獲得代幣獎勵,既達成了去中心化分發,也為下一步社區治理打下基礎。12 月中旬,團隊公開了上幣荷蘭拍賣機制,引起行業討論,但也展示了創新能力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到 2024 年底,Hyperliquid 已經從一家默默無聞的新平台成長為去中心化衍生品領域的龍頭,甚至開始與中心化交易所分庭抗禮。
- 2025 年初:進入 2025 年,Hyperliquid 依然保持高速發展勢頭。2025 年 1 月 19 日,其永續日交易量創下210 億美元的驚人記錄,拿下去中心化永續市場約 64.8% 的份額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次日其單日手續費收入達到前述的 $442 萬新高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同時,有分析指出,Hyperliquid 已削弱了中心化老大幣安在衍生品市場的份額 —— 幣安在永續市場的佔比已從 90%+ 降至約 57.8%,很大程度上是被 Hyperliquid 等搶走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這一階段,Hyperliquid 開始穩固其領先地位,並向全球更多用戶推廣(例如通過各語種社區、教程,如 TrustWallet 等發布新手指南 (Beginner's Guide to Hyperliquid | Trust))。
- 運營時間:截至 2025 年一季度,Hyperliquid 主網運行已滿兩年有余。其間平台始終7x24 小時在線,證明了自有鏈架構的穩定性。團隊在運營上也展現出相當專業性,一方面保持較快的產品更新節奏,另一方面在市場和合規上也有所考量(例如雖為 DEX,但提供了合規友好的界面,沒有明顯違規的設計,郵箱註冊也可能意味著在滿足 KYC 要求時可以升級等)。
投資人與合作夥伴:因為沒有 VC 投資,Hyperliquid 的支持主要來自社區和戰略夥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資深加密人士對其表示認可(如 Moonrock Capital 的 CEO 曾關注其機制創新 (Behind the $6 billion sky-high market value, Hyperliqui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listing pattern of the cryptocurrency industry - ChainCatcher)),但並非作為投資人。而 Hyperliquid 團隊也非常注重和做市商、流動性提供者的合作,這種業務合作在缺乏股權融資的情況下格外重要。可以推測,若干專業做市機構在 Hyperliquid 上線初期參與提供了深度(可能通過協議激勵或收取部分利潤),從而使市場運轉良性。這種緊密的合作網絡也是其運營歷史的一環。
綜上,Hyperliquid 走了一條 “技術驅動 + 社區引領” 的發展道路:零 VC、匿名團隊、產品先行,通過卓越的交易體驗和社區利益綁定實現了指數級成長。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它的運營歷史本身成為行業範例,證明了去中心化交易所完全有能力與傳統巨頭正面競爭。
7. 競品分析:DEX 與混合模式交易所對比#
Hyperliquid 所在的賽道是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其競品既包括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特別是永續合約 DEX),也包括一些半中心化 / 混合模式的平台,以及傳統中心化交易所。以下將對主要競品進行分析,對比它們的模式、市場表現和優勢:
(1)dYdX:老牌去中心化永續交易所
簡介:dYdX 是 DeFi 衍生品領域的先行者,早在 2019 年便上線。它以永續合約聞名,在 2021-2022 年佔據了絕大部分去中心化合約交易量。dYdX 最初運行在以太坊二層網絡 StarkWare,上採用訂單簿模式但撮合在鏈下(dYdX 官方伺服器)實現,這是一種混合模式:用戶資金托管和清算在智能合約上,但訂單匹配由中心化組件完成。這樣的設計在當時平衡了性能和去中心化,但仍存在中心化單點(伺服器信任)的缺陷。
技術對比:dYdX 在 2023 年底發布了全新的 V4 版本,遷移到自主開發的基於 Cosmos SDK 的區塊鏈,即所謂 “App 鏈”。這使得 dYdX V4 與 Hyperliquid 較為類似 —— 都成為獨立區塊鏈上的訂單簿 DEX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rivatives trading platform ownership - Followin)。dYdX 的新鏈採用 Tendermint 共識(也是 BFT 類),塊時間約 1-2 秒,也能實現較快的最終確定。兩者差異在於實現細節:Hyperliquid 的鏈是自研共識和架構,強調超低延遲和雙區塊機制,而 dYdX 依賴 Cosmos 成熟框架,相對保守。不過兩者最終目標一致:為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而定制鏈。可以說,dYdX 正在走 Hyperliquid 所走的路,只是後者先行一步並取得領先優勢。
市場表現:曾幾何時,dYdX 是毫無疑問的龍頭 ——2021-2022 年其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 80%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但 Hyperliquid 在 2023 年崛起後快速侵蝕了 dYdX 份額,到 2024 年中兩者平分秋色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進入 2024 下半年,隨著 Hyperliquid 爆發,dYdX 的相對佔比繼續下降。根據 2025 年初數據,Hyperliquid 拿下近 2/3 去中心化永續市場,而 dYdX 份額跌破 20%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不過 dYdX 整體交易規模仍很可觀:2024 年全年的交易量約2500 億美元,累計歷史交易量已超1.47 萬億美元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這說明 dYdX 依然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流動性,特別是一些忠誠用戶和專業機構可能還在觀望其 V4 發展。dYdX 於 2024 年推出了無限市場(允許任何人上線新市場)和MegaVault等功能,試圖增強平台吸引力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其結果是在 2024 年底帶來了資金流入和收入增長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dYdX 報告稱截至 2024 年末其協議年收入增長到4500 萬美元 (ON–307: Derivatives Hyperliquid dYdX Drift ️GMX Orderly | Bitget News)。相較之下,Hyperliquid 在 2024 年末單月就可能達到此量級的收入,可見後者增速之快。
功能及用戶:dYdX 和 Hyperliquid 都提供類似的專業交易功能,如交叉保證金(cross-margin)、組合保證金等,方便高階交易策略 (GMX or dYdX? : r/defi - Reddit)。dYdX 的優勢在於其品牌和社區積澱,以及先行一步建立的治理代幣 DYDX(自 2021 年即發行)。不過 DYDX 代幣有相當比例在 VC 和團隊手中,而 Hyper